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以中药产业为代表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更凸显了全世界对中药的认可与信赖。越南是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东盟十国中总人口数较大且增长较快的国家。2006年越南顺利加入WTO并成为其第150个成员,中越贸易在减少了关税壁垒的限制后变得更加顺利和频繁。由于越南也有使用中药的传统,随着越南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同时也加大了对中药的市场需求。
一、我国中药产业在越南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界对我国中药在越南市场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入市途径分析。杨福顺(2006)通过研究越南中成药市场及其现状,提出了中国中医药产业如何进入越南市场的途径。[1]第二,机遇与挑战分析。熊季霞(2007)分析了加入WTO将为我国医药业带来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并提出了中国医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2]第三,市场概况分析。王东海(2009)分析了我国中医药在越南的市场概况、基础、现状以及我国中医药进入越南市场的渠道、在越南投资开办中医药企业等。[3]第四,对策分析。武香江(2011)基于一个越南研究者的特有视角,在分析总结中越中药贸易发展趋势下,从各方面对中越两国中药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下,提出建议和对策。[4]结合已有研究及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发现,中药产业在越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越南市场的中药需求量不断扩大
越南对中药的需求量非常大,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越南每年销售的药材达到吨,产自越南境内的中药药材约为吨,占20%,而其余的80%的中药药材原产于中国,基本从中国进口,中国大陆每年都向越南输出吨以上的中药药材。①
(二)中药材交易活跃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共有31个省市、67个企业向越南出口中成药。②从中国输出的上百种中草药,包括清热解毒消炎药、营养药、调经药、消化腹泻药、风湿药、哮喘咳嗽药等,有少数是直接在越南本国进行买卖,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越南加工整理后销往柬埔寨、缅甸、老挝以及其他国家。
图1 中国出口越南的中成药品种所占比例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三)越南医药市场稳步增长
就医疗水平而言,越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均医药消费水平增长了10倍,由1990年人均不足0.3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5.4美元,到2001年达到5.5美元。③1995年越南本地医药企业产品仅有80多个种类,但现在已达到了400多个种类,而且在生产中还增加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2005年,不少厂家不仅获得了GMP体系亚洲认证,同时还获得了该体系的欧洲认证,并获得多边合作生产特种产品的特许权,单独只获得GMP体系亚洲认证的越南医药企业有25家,到2013年,越南传统医药及饮片企业实际上总数量已达300家之多。④
二、我国中药产品在越南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中药产品在越南市场的优势
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我国中药在越南的发展还是依靠以上提到的比较优势,凭借独有的地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中药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维持着中药企业在越南的一席之地。[5]
钻石模型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机遇和政府。其中机遇在这里属于外在因素,如越南政府的决策,中国政府的新政策等。因此对我国中药在越南市场的优势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优势
中、越两国相邻,中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以及越南广宁、老街等六省是中国经济交流的关键枢纽,具有便捷的地理优势。经济学家韦伯认为一个地区是在地理上拥有的某些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起促进作用、相对其他区域具备比较优势的因素,包括地理、自然、人口等区位因素的比较优势,中越边境地区在这些方面的潜在优势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要大很多。[6]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捷,方便的交通可缩短交货周期,减少空间及时间上的交易成本。2004年开始建立的中越“两廊一圈”为中越贸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表1 越南河内与各国首都的距离数据来源:世界地图http://www.geodistance.com。注:因各国领土面积不一样,均以各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两国距离。韩国3665.8898国家距离中国2356.443美国.249日本2733.376
2.劳动力优势
越南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越南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达到了总人口的70.8%,达到高峰,2016年依然保持在70%。⑤据越南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世纪初,越南劳动力年均增速为2.6%—2.9%,2013年为1.5%,2014为1.2%。⑥近年来,越南劳动力虽有所减缓,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上一篇:欧洲中药禁令对华影响不大 “中国中药出口额仅
下一篇:羚锐制药获评为“AAA级信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