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中车制造与中车服务共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9

中车正在实施的“数字中车”的战略,在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制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检测和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努力打造智能交通的生态圈。

2015年夏天,一位在中国旅行的瑞典人,在乘坐京沪高铁时录了一段视频,放到网上就火了。视频的内容,就是他将一枚硬币立到高铁的窗台上,这枚硬币竟然坚持了8分钟才倒掉。

7月24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在首届全球(长春)制造业服务外包峰会上的演讲以这个视频为题,开启了《中车制造与中车服务共同走出去》的演讲。

据余卫平介绍,中车是以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为使命,提供走向世界的服务,不断向世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由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目前,中国中车依托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优势,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业务延伸到了新能源汽车、高分子负荷材料、风电装备、环保装备、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我们的产品覆盖七大洲105个国家,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一,甚至,在南极也受到中车的服务。”余卫平说。

余卫平表示,中车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推行五个“本地化”的模式,实行五个帮助的政策,担当四个角色:

第一,本地化制造。中车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十多个本地化制造基地,中车先后获得了美国波士顿404辆地铁、洛杉矶282辆地铁、芝加哥846辆地铁制造需求。

第二,本地化采购,实行分类管理,帮助当地形成全产业链。根据美国法案的要求,中车在波士顿、洛杉矶、芝加哥等地实现65%的本地化率。马来西亚项目本地采购化实现30%,南非实现60%,个别部件甚至高达90%。

第三,本地化用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一直是中车走出去的着力点,目前中车的本地化率员工已经超过了5700多人。

第四,本地化维保。我们通过开展本地化维保工作,沉淀成为客户长久的贴心伙伴。2017年肯尼亚的标准铁路建成通车以后,到今年中车交付的60辆车已经安全运行730天,而且没有客户投诉,这与中车的维保工作是分不开的。客户为了表示感谢,在今年到中车的驻地给中车员工过了一个新年。

第五,本地化管理。通过发展中车在当地的公司,负责中车在这个区域所在地产品制造,尤其是外包服务的管理,所以中车在当地被大家称为文化的传译者、人才的孵化器、产业的推进器、社区的好邻居。

在五个本地化的基础上,中车实现了“五个帮助”。余卫平以中车在南非为例,一是帮助妇女,二是帮助儿童,三是帮助警察,四是帮助社区,五是帮助工人。“这五类人群是南非最需要得到关注的弱势群体,中车的举动也被南非政府一一记录在案。”余卫平说。

谈到中车服务,余卫平表示,中车正在实施的“数字中车”的战略,在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制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检测和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努力打造智能交通的生态圈。

智能研发是中车将成熟的数字化辅助设计技术与现有的产品研发平台紧密结合,并将研发应用到生产制造的环节,促进数字的循环迭代,提高产品的研制效率。

在智能产品上,中车依托智能传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以轨道交通装备新技术、新智能,为旅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的乘车环境。据悉,中车正在研发时速400公里的可变轨高速列车、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为2022年北京奥运会服务的京张列车等产品即将面世。

与此同时,在首届全球(长春)制造业服务外包峰会上余卫平向与会嘉宾发布了中车的服务采购需求。

第一,共同打造聚智创新的平台。中车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希望能够凝聚全球智慧,为世界各方英才创造开放空间,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第二,共同打造产业升级平台。中车希望增强互联网产业的供给能力,加快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转型,让轨道交通成为集出行、购物、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载体,让世界各国人民享受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带来的便利。

第三,共同打造跨界协作平台。中车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积极推进跨应合作,培育发展动能,创造全新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集成和协作水平。

余卫平认为,今天的市场只有供应链、价值链,没有企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宗旨,实现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合。

上一篇:人事
下一篇:我国中高端消费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