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隶属于泸州市,因处于赤水河和长江交汇的三角地带而得名,幅员面积2 414 km2,辖27个乡镇,总人口91万,地理坐标为105°32′~106°28′E、28°27′~29°01′N。合江县位于大娄山褶皱北缘与川东岭谷区向西南延伸的尾部之间的广大水平岩层地带,地质构造特点为:长江以北背斜成山,长江以南向斜成山,东部福宝镇、先滩镇为大娄山褶皱北缘向西南延伸的尾部,具有南北走向的坪状中山地貌和东西走向的中山地貌。全县均为沉积岩,深丘占1/2,浅丘占1/3,低山地带占1/5;海拔200~300 m,最低为望龙镇下关河边203 m,最高为福宝镇互爱村轿子山1751 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357 d,全县常年平均气温18.2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 348.9 h,年平均降雨量1 184.2 mm,年平均降雨日数170.9 d。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山地理环境,造就了水文及森林效应,使得境内物种丰富,蕴含多种中药材[1]。合江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福宝旅游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宝古镇和尧坝古镇以及千年古刹法王寺。地表水中富含碱性化学物质,土壤富含硒、锌,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带绿荔枝荣获北京奥运水果评选一等奖、林博会金奖、“中华名果”称号;真龙柚多次荣获农博会金奖,还盛产金钗石斛等多种中药材,被称为“一块气候飞地”[2]。境内珍稀树种有桫椤、珙桐、红樟、红豆杉、福建柏等;名贵中药材有天麻、黄柏、杜仲等;一、 二级保护动物有豹、野牛、白鹤、 穿山甲等,被专家誉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3]。笔者对合江县的中药资源进行普查,有利于更加合理地保护、利用和发展当地资源,带动医药、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的相关产业发展,对合江县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国家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数据[4]。
1 调查方法
普查工作主要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外业工作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主要进行野外样地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访谈,内业工作为腊叶标本制作、药材、种质资源的整理、数据录入等。
1.1 外业部分
1.1.1野外样地调查[5]。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在合江县内自动随机生成的46个样地,选择至少36个以上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按照天然植被类型分布的不同,将样地划分为草丛、草甸、草原、高山植被、灌丛、荒漠、阔叶林等区域(图1),每个样地为1 km×1 km大小的方形区域,以样地的中心点为位置,1 km2范围内设置5个样方套。样方套的设置通常为梅花桩形、对角形,套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0 m。在样方套内有6个小样方,分别是10 m×10 m的1号方调查和计数乔木, 5 m×5 m的2号方调查和计数灌木,四角为2 m×2 m的3号、4号、5号、6号方用于调查和计数草本植物(图2)。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为指导[5],利用GPS定位仪对每个样方套的坡向、坡位、海拔、经纬度等信息一一记录。在调查过程中除了真实地记录调查日期和样地所属地址外还应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017)记录土地利用类型。最后,对绳索和皮尺等工具圈定样方内植物进行详细统计。
1.1.2栽培植物调查。对合江县内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走访,收集栽培药材分布范围、产量、种植气候条件、生长环境、种植位置、产量、病虫害信息等,统计分析当地中药材栽培情况。
1.1.3市场调查。对合江县内中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中药材的基源、名称、入药部位、品种性质、资源类型、销售情况等,掌握合江县中药材市场发展情况。
1.1.4民间访谈。走访当地民间中药资源传统知识持有人,包括药农、草药摊、个体草医等。采取访问和座谈结合的调查方法,完成所持中药资源使用方法、来源、主治等信息的记录。
图1 合江县中药资源普查样地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census plo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Hejiang County
图2 样方套样方位置Fig.2 The sample position of the sample sleeve
1.2 内业部分
1.2.1标本整理。根据规范指导[6],腊叶标本的制作为:在鉴定完标本的基源后,按照要求将外业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清理、修枝、挂牌、压制,用草纸和烘干机进行烘干,去除标本水分。再利用胶水、棉线和针将标本缝合固定上台,最后贴上相应的标签,从而得到完整的植物标本。重点中药材和种质资源需在采集后称其重量得鲜重,干燥后称其干重重量,记录并保存。
上一篇: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