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文章摘要:中药的减毒配伍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但中药减毒配伍研究面临诸多难点,涉及因素包括品种基原、炮制方法、配伍模式、用药剂量等,呈现出“毒性物质的不确定性”“毒性发生的隐匿性”“安全剂量的模糊性”“毒-效关系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特殊性”等特征,使得“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系统评价模型的一致性、“多药多物质”的联合暴露、“毒性-功效-配伍-证候”的关联、“量-时-毒-效”转化规律等成为影响中药临床安全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应遵循“始于临床、证于基础、终于临床”的模式,通过构建“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水平毒性确证、多药多物质相互作用和联合暴露、多层面循证、多“量-时-毒-效”转换、基础与临床生物标志物一致性求证等“五多一证”技术体系,系统研究其减毒增(存)效配伍的作用特征、单药和多药体内命运、毒性发生分子机制、“量-时-毒-效”转化规律及病证结合的有毒中药临床特征。通过研究“两类三种机制”赋予中医七情和合配伍理论新内涵,最终提出安全用药策略。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540/j.cnki.cjcmm.20220105.401
论文分类号:R289.1
上一篇:中药学论文_健胃消食片的优质评价应用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