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文章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273
上一篇:中药学论文_从中药传承角度探讨中药饮片和中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