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夏天如何养阳气?
炎炎夏日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也会发生一些反应,怎样调整自己的身体,以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天呢?今天就来说一说夏季养生。
夏季我们可以分为万物并秀、万物已成、万物生荣三个阶段,这时候人体会出现由于散热难而导致的燥热感,由于气温高而出现的出汗多,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而感觉到皮肤湿黏,由于基础代谢加快而表现为能量需求增多,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出现注意力、精确性、反应速度、协调性变差等夏季特有的表现。
养阳气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太阳离地球近,阳热充盛,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这时候养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养阳气呢?需要从四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01采阳气
这里所说的采阳可不是小说里的采阳补阴、采阴补阳,而是借助夏季阳气充盛的太阳之气补充人体阳气的一种方法。要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接受太阳照射,人体的阳气就会和太阳之气相呼应,而达到补充阳气的作用。当然,晒太阳也需要注意时间,要在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去晒太阳,接受太阳之气的充养,而不是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去晒太阳,本来就赤日炎炎似火烧,再去站在阳光下,会导致中暑。
02顺阳气
阳气的特点是向上向外生发,顺应阳气的特点,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舒展筋骨,使机体处于一种升达的状态,就是顺阳气。约上几个好友,去江河湖海游游泳,去露天烧烤,去爬爬山、出出汗,都是顺阳气的方法。
03护阳气
保护阳气,防止过度损耗,也是养阳的重要措施。“太过不及”皆为病,过于耗散阳气会导致人体虚损,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各种疾病。防止过劳、过汗、贪凉饮冷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阳气生发有度,保持脏腑功能的协调。
04蓄阳养阴
避暑降温夏天暑热难当,暑热属于阳邪,容易耗伤津液和元气,引起口渴多饮、唇干口燥、尿黄便干、心烦意乱等症状,严重时出现猝然晕倒、神志不清等中暑表现,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甚至导致死亡,防暑就成了盛夏非常重要的事情。
防暑降温首先要注意生活环境,做好通风,不要在阳光下面暴晒,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后或者出汗多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饮食上可以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等;
多吃一些消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等;
可以用山楂、金银花、五味子等泡水,能够起到益气生津的效果;
还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奶、蛋、豆类等。
养心神夏季在天为热,在人为心。这时候心火偏旺,故以制约心火为保健的关键。
夏季活动量增大,脏腑功能加强,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气易亏耗;
出汗量大,使循环血容量减少、心跳加快,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大量出汗,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如果经常开空调,冷气刺激,血管收缩,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这些都跟心脏功能有关系。
夏季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晚一些,“夜卧早起”,等暑热之气渐渐消退再睡觉,阳气容易入里,心神安养,就容易入睡。当然,培养一些诸如琴棋书画的爱好,既陶冶情操,也有利于养心神。
饮食调养饮食调养的原则是:多食苦味、酸味;清淡素食,少吃油腻;勿令太饱;适量进食温热饮食,切不可一味贪凉饮冷。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款夏季居家饮食谱↓↓
薏苡仁粳米粥
原料: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熬煮,等薏苡仁熟烂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暑湿偏盛、脾胃虚弱、水肿等症。
注意:每日早餐食用一次,宜长期食用。
荷叶参汤
原料:荷叶10克,金银花6克,党参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荷叶洗净后切丝,金银花洗净,党参切片。将荷叶、金银花、党参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煮20分钟后,滤渣取汁,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暑热、生津止渴。适用于夏季暑热所致高热、中暑以及感冒发热等症。
上一篇:牛黄解毒片,很多人用错了,使用不当,解毒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