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望闻问切”寻病因 “中药加减”解病痛——访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31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中医文化。

西安市中医医院四大学术流派,一路传承,一路悬壶济世。以良医妙药为媒,加快中医药开枝散叶。我们一起走进西安市中医医院四大流派之秦晋高氏学术流派,深入去感受中医独特的文化传承。

“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起源山西原平市,传承于古城长安,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流派创始人高争先先生是晋北名医,遍涉岐黄之论,擅长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在当地颇有医名。

裴瑞霞主任医师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高上林先生,她把秦晋高氏内科流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继承高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即“脏腑气机学说”,比如她认为消渴病基本病机是“肝失调畅,气机紊乱”,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和“四联疗法”诊疗思维模式。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和解之道—高上林60年临证经验撷华》、编辑再版《金匮要略心法要旨》等专著,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7项,其中5项获得科技进步奖;研制降糖通脉胶囊、静心更年片等8种院内制剂;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学术继承人7人,为传承和发展流派精髓作出了突出贡献。

医患交流 近距离体验中医问诊

走进西安市中医医院,大门口雕塑群上壁画着中医传承的经典,古色古香的大楼在园林化的绿植点缀下,赋予这家医院几分庄重,在空气中闻到中药的芬芳,更让记者对中医多了一份敬重。中医门诊大厅人潮涌动,井然有序。

挂好裴瑞霞主任的号,我是7号,在专家门诊等候,等待时与患者交谈中得知,找她看病的有西安和周边的患者,还有许多省外慕名而来的患者,不知不觉到了我的号。坐定后,裴主任在给我的右手诊脉,还有一名大夫给我的左手诊脉,双号脉,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

“你的气色不好,舌苔也厚,口干不?口苦不?食欲好不好?你晚上休息好不好?”

“这些症状我全都有。”

“你的工作压力应该也大吧?你这属于中医上讲的湿热阻滞中焦,肝胃不和。”

“吃点中药吧,你先吃一个疗程看看。”

取完药,裴主任通过问诊记录,给我打来电话:“你再补查个血糖。”通过检查,血糖是正常的。

“那就好,服药治疗过程,饮食要清淡,多休息,要适当放松,你按时吃饭,饭后吃药......”一连串的叮嘱,我心里暖暖的。

中医魅力 “细致温暖”收获健康

“第一次服用中药,感觉经过中医院工艺升级的中药制剂,喝中药方便了,效果如何,还不知道。”

“连续服用一天后,我一起床,感觉昨天晚上睡得特别好,没做梦,胃特别舒服,不胀了,感觉还有些饿,这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的感受。”

“第三天服药,一到饭点,知道饿了,嘴唇没有那么干了,脸红润了,照镜子时气色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七副药吃完,很迫切的想见到裴主任,这次能不能直接给我开一个月的中药。”

时隔一个星期,我再次问诊,在诊室等候的过程,听到患者张女士给裴主任讲,她有多年的糖尿病史,血糖一直控制不下来,经过裴主任14天两个疗程的中药调理,现在血糖不但控制的好,精力也比以前充沛了。

这时门诊进来一个患者,见他手上拿着检查报告单,激动地对裴主任说,“我的甲状腺结节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您的药真管用,我太激动了,太感激您了。”身边的我也被这种场面所感染。

前面两个患者走后,到我时,裴主任号过脉后,不紧不慢地说,“你的气色好多了,舌苔不那么厚了,再吃7付药,就不用再来了。”

“主任,我前后两个疗程的中药一共才200块,我看刚才来的两个患者服用您的中药疗效也特别好,你中医水平这么高,给你点赞的同时,我也很好奇,你的中医诊病是在哪儿学的?”

裴主任提到她的老师,眼神和语气中透露出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

传承中医 求索杏林拜恩师

上一篇:一字之差 吃错要命 专家提示容易混淆的中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