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史上的一颗明珠“安宫牛黄丸”,一味救急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8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名鼎鼎的神药,先来说说安宫牛黄丸的来历吧。这个药是清朝名医吴鞠通先生创制的,记录在医学经典《温病条辨》中。由吴先生在一次瘟疫大爆发的时候,根据牛黄清心丸改制而成。
安宫牛黄丸这个名字也不是随便叫的:“宫”,指宫殿,君王居住在其中。而在人体,心脏就是“君主之官”,那心包则可被喻“宫”。“安宫”一词即是解释了此药的适用范围——热入心包。而牛黄作为君药,有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来看下安宫牛黄丸的具体组方: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珍珠、山栀、雄黄、黄芩。
功效为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或舌謇肢厥,舌红或绛,脉数。亦治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其中,主药牛黄通心主之神,可清心、化痰、镇惊,治疗温邪传入心包后,高热神昏谵语,中风痰迷,惊痫痉挛。辅以黄芩、黄连、栀子,更增苦寒清热之功。
另外方中有四味有香气的药物: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梅片为冰片中的上品,善解郁火,可开窍醒神;雄黄为有香气的矿物质,可解毒避秽;麝香是“血肉有情之品”,为动物药中有香气的药物,可避秽化浊,尤善走窜通闭。
因此可以看出,安宫牛黄丸的特点为寒和窜,最显著的两个功效,一为通窍醒神,二为清热解毒。
所以只适用于热闭证。如果是寒闭证或者脱证而误用安宫牛黄丸,不但无效,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一个正常的老年人,头脑清醒,也没有热陷心包、神昏谵语,好好的吃这么寒凉和走窜的药,我不说,你们自己想想,觉得合适吗?
万一是体质阴寒或者气虚之人,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而且即使是热证,要是湿热之证,而且未到热陷心包的地步,用后也会加重病情。
讲个误用安宫牛黄丸的医案,就来自于我的手边书《赵绍琴验案精选》。
有一名患者,40岁,只是得了暑湿感冒,症状为头晕,身热,恶心,胸闷,全身酸软无力。结果自我保重意识太强,居然服用了两丸安宫牛黄丸。
第二天就出现了胸闷异常,呼吸气粗,下肢水肿,全身无力,四肢逆冷,面色苍白,小便不爽,精神萎靡等症。
送到赵先生那里急诊后,赵先生判断为暑湿蕴热,过服寒凉,邪被冰伏于中。急以辛温通阳,芳香祛湿,解冰伏散寒邪,开郁通闭之法,才得以及时救治。
若不是碰到了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这名患者的后续情况就很难说了。
可见,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很明确,不是热闭证,慎用啊。
来举几个安宫牛黄丸治愈的医案吧
1、病毒性脑炎
一名10岁小学生。因感冒后出现高热、抽搐、昏迷三天。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西医予抗感染、降颅压、控制惊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吸氧、吸痰、保留胃管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中医会诊后给予安宫牛黄丸鼻饲,每日1丸,分2次鼻饲管注入,24小时热退,吞咽反射出现,神志转清,36小时抽搐停止,一周后病情基本控制。后调理半月出院。
2、肺性脑病
一70岁男性患者。既往先后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二十余年,近三年每因冬天病情加重。症见咳嗽声重,咯黄痰,并出现昏睡,急诊入院。诊见表情淡漠,嗜睡、呼之能醒,口唇紫绀,颜面汗出,皮肤潮湿,双下肢中度水肿,舌质紫,苔黄而腻,脉沉滑。
中医诊断:肺胀(痰蒙神窍);西医诊断:肺心病,II型呼衰,肺性脑病。治疗给予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心衰等。经治一周病情无改善。并且昏迷加重。立即给安宫牛黄九一丸,温水化开鼻饲,六小时后清醒。
3、精神分裂症
男,35岁,下岗工人。因单位破产下岗致思想矛盾,心情不定,狂躁不安,打人毁物,兴奋不寐。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狂病,证属痰火扰心。治以泻火涤痰,予安宫牛黄丸口服一次/天,一次一丸,并内服温胆汤加减治疗。

上一篇:中药药性顺口溜,什么药治什么病,看一遍就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