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4

中药五味,就是药物的滋味。所谓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口尝有麻辣或清凉感,能发散、行气(使气分流通)。一般发汗和行气的药物,即解表类药物,多具有辛味,如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白芷、薄荷等。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药物,大都有甘味,如甘草、人参、党参、当归、生地黄、杜仲、百合等。

酸: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如乌梅、五倍子、山楂、山茱萸、金樱子等。

苦:苦味,有泻火(指清火气的作用)、清热、燥湿(即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够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如大黄、黄连、黄柏、柴胡、玄参、苦参、川楝子、蒲公英、穿心莲、七叶一枝花等。

咸:咸味,有润下、软坚散结(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润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如水蛭、地龙、蝼蛄、牡蛎、羚羊角、穿山甲、九香虫、白僵蚕等。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淡味具有渗利的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物药,有许多是淡味的,如上茯苓、滑石、金钱草、垂盆草,其滋味甘、淡。因为淡味的药物没有显著的滋味,所以实际上虽有辛、甘、酸、苦、咸、淡六味,习惯上仍叫做五味。


病属于寒,要用热药;病属于热,要用寒药。

病轻的,就逆着病情来治疗;病重的,就顺着病情来治疗;

病邪坚实的,就减少它;病邪停留在体内的,就驱除它;

病属劳倦所致的,就要温养它;病属气血郁结的,就加以舒散;

病邪滞留的,就加以攻击;病属枯燥的,就加以滋润;

病属急剧的,就加以缓解;病属气血耗散的,就加以收敛;

病属虚损的,就加以补益;病属安逸停滞的,要使其畅通;

病属惊怯的,要使之平静。

或升或降,或用按摩,或用洗浴,或迫邪外出,或截邪发作,或用开泄,或用发散,都以适合病情为佳。

以上的这些具体的操作,目的就是要达到“以平为期”。使得身体达到健康的水平,阴阳平衡,就对了。


上一篇:吴林街道开展“中医中药十百千”宣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