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光明日报客户端吴春燕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合作,基于CD71在多种白血病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广谱特点,提出了利用CD71配体铁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新策略,研究成果以研究论文“以铁蛋白为基础的砷靶向递送到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具有很强的抗白血病治疗效果”(Ferritin-based targeted delivery of arsenic to diverse leukaemia types confers strong anti-leukaemia therapeutic effects)发表在Nature 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影响因子:39.211,中科院分区:工程技术 1区Top期刊)上。王昌龙博士研究生(过程工程所)、章伟博士(北京大学)和贺艳杰副主任医师(珠江医院)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玉华教授(珠江医院)、马丁教授(北京大学)、马光辉研究员(过程工程所)以及魏炜研究员(过程工程所)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白血病是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临床上,化疗是各类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化疗仍然为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临床用药包括抗代谢类、烷化剂、生物碱类、抗生素类、激素类、以及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TO)。针对各种类型白血病,临床已建立了不同的标准化疗方案,由于化疗药物的脱靶效应和毒副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化疗并发症。因此,亟待开发新治疗策略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中医药学的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它的成就已经超出了医学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中药产业,不仅能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开发出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优质的现代中药,还能够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国传统医学的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新的重大贡献之一,中医药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ATO是我国自主发明的、世界首创的治疗APL的特效药物。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ATO的应用,《本草纲目》里砒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砷剂,当时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疾病。ATO的临床应用已有近45年的历史,已经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一线药物。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长期致力于白血病的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生物医药纳米靶向制剂的研发,双方在前期的工作中证实CD71(转铁蛋白受体1,TfR1)在多种类型的白血病细胞中均稳定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可作为白血病细胞通用靶点。铁蛋白可被CD71识别,是极具转化潜力的天然靶向载体材料,为了提升ATO治疗效果并扩展适应症,双方优势互补、学科交叉,提出了利用CD71配体铁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创新策略,针对ATO实现了靶向递送,显著提高了ATO治疗白血病的疗效,进一步降低其毒副作用,并拓展了白血病的使用类型。该项研究有望推动ATO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实现中药现代化。
研究团队表示,上述成果属于临床前研究,实际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鉴于Fn为人体内源组分并且ATO为已批准用药,该制剂具有较好临床转化潜力。研究团队正在按照相关要求合作推进后续的研发和转化。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3人。近10年来共承担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广州市健康医疗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市级项目近50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多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五洲女子科技奖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SCI收录文章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11项),获国际PCT专利1项。科室开展CAR-T细胞、靶向药物及新药等临床研究近20项,有望推动该研究的临床转化。
上一篇:中药“大锅汤”愿服尽服!《四川省新冠肺炎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