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走进“宏济堂中药房”煎制区,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眼前,一座大型“智药仓”正将中药自动调剂好,随后“吐”入对应药箱。“用传统方式调剂一个处方,最快也需按分钟来计算,如今,中药饮片自动抓取调配,处方调剂速度压减到25秒/方,极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患者当天开方、当天吃药,‘人等药'变‘药等人'。”米宽庆说。
《人民日报》(2022年9月9日 19版)
图①:山东省济南市扁鹊智慧中药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复核药方。本报记者 李 蕊摄
图②:济南市宏济堂智慧中药房的煎药区。本报记者 李 蕊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年1月,全市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智慧中药房地方标准——《济南市智慧中药房建设与运行规范》,围绕智慧中药房的组织机构、设施设备、信息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明确建设运营要求和规范。“此标准为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有效保障百姓用药质量、用药安全及用药的便捷性,进一步实现了‘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群众得实惠'。”米宽庆说。
“在全省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支持各区县、各医疗机构因地制宜、自主探索‘智慧中药房'运行模式。除了依托牵头医院建设‘智慧中药房',还将企业建立的‘智慧中药房'纳入到全市智慧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通医疗机构与药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医产融和、扩容增量,实现了中药服务百姓的可及性、普遍性。”米宽庆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中药房6家,联通医疗机构1426家,日煎煮量2.1万方,服务范围覆盖所有区县,累计服务超过380万人次。
“保障中药质量,监管要跟上。全市依托智慧中药房信息系统,落实过程精准管控,每调剂一味饮片,自动拍照并传入追溯系统,每一付药都有唯一条形码,确保可全程溯源。”米宽庆介绍,济南市还成立了全国首个“智慧中药房”质量控制中心,常态化检查、不定期抽查,落实中药处方、中药饮片采购、煎煮配送等全环节闭环监管。
经历了两宿的失眠,杨女士不得已请了假,赶到公司附近的济南市中医医院开了几服中药。按照经验,她得至少等上半天,才能取到煎煮好的中药,可这次,医生却告诉她“不用等了”。
制药更高效,质量有保障。传送带上,一个药箱被缓缓送至二次复核区,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药箱才能进入到浸泡煎煮车间。“瞧,杨女士的药来了。”张卫强弯下腰,从箱中拿出单据,“宏济堂智慧中药房虽然使用现代化设备,但完全采用遵古炮制,煎药设备在常压状态下完全能够做到传统的先煎后下和一煎二煎,药效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制剂生产全程采用智能化数据监控,每味药都要拍照留存、复核,确保饮片调剂误差率可控制在2%以内。”
“上午开方、下午吃药,药是热的,心里更是暖烘烘的”
李蕊
接收到处方后,“智慧中药房”如何将煎好的药一步步送至杨女士手中?记者来到她所选的“宏济堂智慧中药房”,煎制区门口处,一块电子屏幕闪过了杨女士的订单,显示已进入系统自动审方阶段。“你看,大到省市级三甲医院,小到乡村卫生室,再到互联网问诊平台,来自各级各类中医诊疗机构的订单都有。”宏济堂智慧中药房总经理张卫强指向屏幕。
“我们开发了中医药数据平台,实时流转、监管、采集中药处方。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开方,只需选择一家‘智慧中药房',付费后,处方从医疗机构经中医药数据平台流转至‘智慧中药房',由药房提供调配煎煮和送药上门服务,患者无需再在医院轮候取药、在家蹲点煎药,既节省了时间,又解决了煎药难题。”济南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米宽庆介绍。
近年来,山东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铺开“智慧中药房”建设,为患者打通诊治、开方、审方、煎制、配送的快速通道。济南市充分利用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的优势,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动“智慧中药房”全链路创新,使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拿到想要的中药。
“真的不用等,免费送货上门?”几番确认后,杨女士终于放了心。
“如果没有特殊煎煮要求,一般下午3点左右就能收到熬好的汤药。”问完诊,医院工作人员挥挥手,“您可以直接回家了。”
山东济南深入推进“智慧中药房”建设——
上一篇:国家药监局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年度报告显示,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