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
“汉方药,力争在中国市场上成为最有名的中药品牌。”这句话来自日本制药公司津村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津村”)社长加藤照和,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津村创始于1893年,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剂生产企业之一。2001年起,这家企业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与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17年,中国平安以273.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收购了津村株式会社10%的股份,二者合资设立的平安津村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津村希望借此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标到2027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不仅如此,津村从2005年就开始进军美国市场,近日有消息称其正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沟通,希望将旗下产品大建中汤颗粒制剂打造成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药制剂。
这让中国本土中药厂商五味陈杂,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在产业发展上反而让日本汉方药后来居上。对此,上海正执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李执峰向本刊记者坦言,日本汉方药这些年来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我国中医药行业借鉴。
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达2000 亿日元
据考证,传统中医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日本,因以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为主要理论指导,被称为“汉方医学”,与从欧洲传入的“兰方医学”以及日本自有的“和方医学”相区别。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李执峰介绍,汉方医学和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历史,深受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唐朝时期,僧人鉴真前往东瀛,弘扬的不仅是佛法,还有当时最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江户时代,是日本汉方医学最为繁荣的时期,日本版《仲景全书》、宋版《伤寒论》、《医方考》、《万病回春》、《本草纲目》等多部中医经典在日本刊行或再版,得到极大的欢迎和重视。明治维新前后,因在战争时西医治疗方式更具优势,政府大力兴办西医,占据日本医疗主流一千多年的中医被废止。此后,医学界一直有声音力主复兴汉方医学。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医药对治疗慢性疾病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延长生命,汉方医学才得以重新发展。
日本汉方医学的治疗方法以草药为主,现代汉方药或汉方制剂多源自于我国中医典籍中记载的古方。1974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一般用汉方处方承认审查内规》,2008年修改为《一般用汉方制剂审批基准》,起初收录一般用汉方处方210个,到2013年共收录一般用汉方处方294个,其中有148种被纳入了保险,处方中明确规定了汉方制剂的成分、规格和功能效用。比如桂枝茯苓含有桂枝4克、茯苓4克、牡丹皮4克、桃 仁4克、芍 药4克,经萃取提练精制成粉剂或片剂。生产厂家和所有医生或药师都只能使用规定好的这294个处方,不得随意更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开药,也不能任由患者自行购买使用,这样就可以让其安全和疗效得到一定的保证。
根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已有约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日本有超过200家汉方药生产企业,制剂品种超过2000种,津村、三共、钟纺是公认的三家主要的汉方药生产企业,小林制药、久光制药、参天制药、大正制药等则在居家常用药品(消费品)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销售量排名前十的汉方药产品为补中益气汤、大建中汤、柴苓汤、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芍药甘草汤、麦门冬汤、牛车肾气丸、小青龙汤、葛根汤。
“超过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够促进健康长寿,超过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80%以上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量每年超过15%的增长。日本全国超过6万家的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占80%以上。日本药妆的生产和消费也是数量庞大,2016年达到亿日元。久光制药的撒隆巴斯贴敷剂每年销售12亿贴,可以绕地球4.2 圈。”李执峰介绍。
用现代化制作工艺改良传统中药剂型
反观中国的中医药发展,与日本汉方药相比,在产品研发、制作工艺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李执峰感触颇深,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患有网球肘,经常复发发炎疼痛。直到有一次,我在雷允上药房发现一种叫吊筋药的中医古方,消炎止痛治疗扭伤很管用。它其实就是一包黄色粉末,但是使用起来却很麻烦,患者买回家使用时,需要取一勺粉末用白酒化开,再用蛋清调成糊状敷在伤口处。”李执峰讲道。
上一篇:四川合江县中药资源普查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